課程設計
學校課程涵蓋中國語文、英國語文、數學、常識、電腦、體育、音樂、視覺藝術等學科。
提供包括普通話、資訊及通訊科技、設計與科技、科技與生活等特色課程,特別加入獨立生活科、工作經驗及生涯規劃科,幫助學生適應未來生活及工作需要。
多元學習模式
透過跨學科學習及實地考察活動,如「初小職業探索之旅」、「中國歷史文化問答比賽」及「環保與科學探索之旅」,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。配合電子學習計劃,推動 STEAM(科學、技術、工程、藝術及數學)教育。
支援學習需要
提供個別化學習計劃,針對自閉症兒童及其他特殊學習需要,設有言語治療、職業治療及教育心理服務。借助校牧及社工組支援學生靈性及情緒發展。
國民教育
學校高度重視國民教育,將其融入課程之中,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公民意識及國家認同感。
中國歷史與文化
開展「中國歷史文化問答比賽」、「中華文化—粵劇文化」及「深圳歷史文化及創新科技考察」等活動,讓學生深入了解中國歷史與文化。
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專注於推動學生認識國家發展及社會議題,培養家國情懷。
生活實踐活動
組織「北區公園清潔義務工作」及「環保週」等社會服務活動,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公民責任及社會價值。
國情教育
參觀立法會、國情機構及內地歷史文化遺址,加深學生對香港及國家制度的理解和認識。
價值觀教育
學校致力透過價值觀教育,幫助學生建立正向人生觀,學會尊重、包容及愛人如己。
基督教價值理念
根據救世軍基督教使命,學校重視基督教核心價值的傳遞,通過聖經科及靈育活動,啟發學生以愛心和誠實待人。
舉辦「生命教育體驗活動」及「惜己‧愛人工作坊」,引導學生關愛他人,尊重生命。
品德培養
在學與教中十二種首要培育的價值觀,並通過班際活動如「開心『果』月暨班際水果龍虎榜比賽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。
設立「傷健共融活動」,如「地壺球體驗」及「派發潤手霜」,推動學生關懷弱勢社群及學習共融精神。
環保與可持續發展
倡導綠色校園文化,開展「班際種植暨盆栽互送」及「地球一小時」等活動,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。